架子鼓表演发朋友圈的句子
二十四节令鼓艺——文化的韵律展现
视频加载中……
谈及文化的瑰宝,不得不提的是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创意灵感的二十四节令鼓。这一鼓乐表演形式,主要表现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美好寓意和人们对其的向往。融合了南狮鼓与书法艺术的特点,其气势磅礴,能深深鼓舞人心。作为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二十四节令鼓现已成为亚洲华人世界众多庆典活动中的亮点。
一社寄情于鼓中
在,鼓对于人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每逢佳节、庆典都能听到它的声响;说陌生,是因为许多人一生都未曾亲近过它。尽管有机会靠近,但许多人却对其缺乏兴趣,认为无非就是个敲起来咚咚作响的玩意儿,并无多大意义。在衢州这座城市,有一群人却对此情有独钟,自发组建了鼓社,沉醉其中。
这支鼓社名为立春鼓社,社长,人称牛哥。他在市里经营着一家琴行,分店众多,也从事音乐培训工作,是音乐圈的资深人士。他形象独特,留着小辫儿,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摇滚乐手的形象,而摇滚乐也曾是他的梦想。但如今,他转向了传统鼓的表演,问及原因,他只用一个词回答——回归。
按照传统,二十四节气对应二十四个鼓,正式的鼓手不能少于24人,加上替补则不少于30人。起初招募成员时,牛哥可谓是费尽心思,不仅要动员自己的员工加入,还要找同行及朋友一同参与。最终,他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团队。
付出与收获的韵律
在立春鼓社中,曾有一百多人参与其中,如今仍有六十多人坚持。这对于一个业余团队而言,实属不易。他们虽非专业,却以非营利性的身份,为共同的兴趣与热爱在一起。是什么让他们每周两次,每次三小时,风雨无阻地坚持下来?或许是快乐,或许是情感与价值的认同。
无论是全职妈妈、洗车小哥、卡车司机还是采道士,他们都在这片舞台上释放自我,忘却现实的烦恼。甚至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始终保持着热情与活力,不仅自己坚持排练,还带动家人一同参与。
在排练厅的舞台上,错落有致的24面大鼓摆放整齐。伴随着激昂的呐喊与阵阵强烈的鼓声,让人热血沸腾。“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非不会表达,而是缺乏一个释放的途径。”牛哥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鼓社的魅力,“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
鼓声背后的故事
一个业余团队的运营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在立春鼓社中,除了打鼓的成员外,还有负责扛旗、运输的成员。排练场地和基本经费都是问题。就拿鼓棒来说,“我们以前买鼓棒都是五十支一买,现在都是五百支一买。”短短两年间,牛哥已记不清损坏了多少鼓棒。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好在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前行。“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牛哥描述着鼓社成员间的感情。有这么一群伙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许多人都期待着周二和周四的排练与演出。立春鼓社成立两年间参与了多次与商业活动。在市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无疑是最震撼的一次——那一刻衢州体育场的气氛被点燃。演出成功后,大家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与动力。
夜幕降临,衢州的冬日里,鼓社成员从文化宫散去。明天他们又将回归各自的生活——是教师、银行职员、卡车司机、全职妈妈……但再过两天他们又能变成舞台上熠熠生辉的鼓手。
这就是立春鼓社的故事——一个关于热爱、坚持与梦想的故事在鼓声中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