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的概括20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解析

1. 逢年过节时,人们常常会思念远方的亲人,这时就会想起王维的那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2. 王安石的《元日》中描述的节日在古代被称为“元日”或元旦,现在则称为春节。这首诗描绘了元日的习俗,包括放爆竹、饮屠苏酒和更换桃符(挂桃符)。

3.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的节日是重阳节。诗中提到了这个节日的习俗,包括登高和插茱萸。

4. 杜牧的《清明》所写的节日为清明节。

5. 在《诗经》中,“春日迟迟”这句话与杜甫《绝句》中的“迟日江山丽”有相似之处,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6. “迟日”在杜甫的《绝句》中指的是春天,因为随着春天的到来,白昼时间变长,太阳落山的时间变迟。用“迟日”来代表“春日”,意指在春日的照耀下,山河显得格外秀丽。

7. 若将“迟日”换成“春日”,则会与下一句的“春风”重复,都有“春”字。用“迟日”更好,可以与“春风”形成对应。

8. 在杜甫的《绝句》中,描述了燕子在泥融的春日里飞翔,以及鸳鸯在温暖的沙地上休息的情景。因为泥土融化了,所以燕子忙碌着筑巢,飞来飞去。同样,因为沙地变得暖和了,鸳鸯便在沙地上休息。

9. 课本上的《绝句》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第一首诗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而第二首则描述了江水的碧绿、山色的青翠、花儿的红艳以及感慨时光流逝和对归家的渴望。由此可知,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0. 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一个农夫因为偶然撞到一只死兔子而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碰运气,这个故事被概括为成语“守株待兔”。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11. 读了《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有侥幸心理。

12. 关于课文《守株待兔》的重点词解析:

- 守株待兔:守候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其中,“守”表示守候,“待”表示等待。

- 走:在现代汉语中,“走”常被理解为“跑”的意思,如“走马观花”中的“走马”即指骑马奔跑。

- 触:意为撞,在这里指撞上树桩。

- 释:放下。例如,“如释重负”意为好像放下了重担一样。

- 折:读作zhé,意为断。可以组成词语“折断”。

- 颈:读作jǐng,指脖子。长颈鹿的“长颈”即指其长长的脖子。

- 冀:读作jì,意为希望。除了希望之外,它还可以指河北省的简称。

- 复:意为再,“复得兔”即再次得到兔子。

- 身:指自身、自己。例如,“身为宋国笑”即指自己被宋国人嘲笑。

13. 古代的寓言故事(成语)解释:

-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 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跑百兽,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人。

- 揠苗助长:古时有人为了使禾苗快些成长而拔高它们,结果导致禾苗死亡。后用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行为。也称为拔苗助长。

- 其他成语如画蛇添足、邯郸学步、杞人忧天、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杯弓蛇影、井底之蛙、滥竽充数等均描述了各种生活现象和道理,寓意深刻。

这些成语和故事都是文化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