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需要打顶吗为什么


葡萄管理的关键——摘心技术

在葡萄栽培过程中,摘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通过掐掉顶端生长点,顶端优势,使高营养更多地集中在下部的枝条、叶片、果穗乃至根系上。关于摘心,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不同的需求,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摘心方式。

过去,许多农民在葡萄生长到三道铁丝时就进行摘心,无论是否开花。这种方式在巨峰葡萄的种植中较为常见。当农民改种红提、科瑞森等品种时,继续沿用巨峰的摘心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出现大小年严重、结果部位上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农民开始尝试见花摘心或花前摘心。这种方式让巨峰的座果率逐渐提高,穗型也更加规整。对于科瑞森和红提等品种,见花摘心后叶片老化加快,霜霉病明显减轻,果穗的速度也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好花芽大多位于摘心口上下,保护好这些果穗能使大小年变得可控。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劳动力的减少,以前的摘心方式逐渐出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棚区的种植者首先改变了摘心方式。他们发现,对于树势较弱的枝条,在摘心后能够壮实许多。于是,他们尝试早摘心,在花序分离期进行。这样做可以让叶色从嫩黄变为浓绿,果穗发育明显好于晚摘心的。对于某些羸弱的枝条,勉强开花坐果后,果粒也难以长大。

强壮的树势在去掉顶端优势后,营养会更多地集中到果穗和下部的叶片上。摘心后叶片早早完成发育,果穗也长得更好。相反,对于羸弱的树势,如果不分情况盲目摘心只会让树势更弱。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发现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功能叶(大于巴掌)才能进行正常的开花坐果和。轻摘心和重摘心的选择要根据树势和需要进行。轻摘心有利于疏导营养,适用于树势旺盛的情况;重摘心有利于复壮和提升树势,适用于树势较弱的情况。

随着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南方葡萄凭借新技术在应用上后来居上,在色泽和口感上超越了传统产区。一些人认为葡萄产业要淘汰了,需要换种其他品种。真正被淘汰的并非葡萄品种,而是墨守成规不去拥抱世界的人。通过改进摘心技术等方式,葡萄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适应不同品种、不同环境和不同需求的变化,灵活选择和应用摘心技术是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未来淘汰的将是不愿接受新技术、不善于灵活应变的人。葡萄产业仍然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