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课文


图解写作之范

拆分与导引

作写图——《探索奇异巨石之谜》

学笔绘熟人之“一事一品性”——以描绘一位不懈探究的人为例

《奇怪的大石头》作为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核心课文,它恰可作为本组习作的优秀范文,展现如何写熟悉的人在处理一件事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一、“大事”的构建——由“小节”构成

文章中的故事讲的是李四光这位知名地质学家在年少时对家乡巨石的好奇,以及他多年研究后终于解开谜团的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写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构思,便能轻松驾驭。这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的构思方法。

例如,在写学习游泳、打球、画画等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在不同地点发生不同小事件的题材时,可以采用这种构思方法。

以观察某人坚持不懈练习游泳并最终成功为例,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材料:初次看到他人游泳时的羡慕(初遇小节)——初次尝试游泳时的恐惧(挑战小节)——成功游至池岸的喜悦(突破小节)——如今掌握多种游泳姿势的成就感(成果小节)。

二、选材突出品质——勤思善问,执着追求

文章中详细描述了李四光在不同情境下持续提问的情景:

“这块巨大的石头是从何而来?”

“是谁放置了这块石头?”

“为何它没有沉入土中?”

通过这些连续提问,突显了石头的“奇怪”之处,同时使读者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留下了“善于思考、提问”以及“对事物持之以恒”的深刻印象。

李四光的执着精神也体现在一系列小事件中:他不断向老师、父亲请教,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研究,在英国学习地质学后终于明白真相,回到家乡进行实地考察。这些事件有的详细描述(如向老师提问),有的则简略提及(如向父亲请教、多年的思考),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而不冗余。

三、对话塑造内心世界

文中通过李四光的对话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对大石头的好奇、对问题的不懈追求等。

如:“我是个充满好奇的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非常感兴趣。”

“我是个追根究底的李四光,总要找出问题的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对话等方式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侧面描写。

在思维导图的启发下,相信孩子们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