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之槛为什么不更新


倾国牡丹:杨玉环的盛世浮沉

蜀地明珠初长成(公元719年·蜀州)

青城山下,玉生烟

在蜀州(今四川成都)刺史杨玄琰的府邸后花园,七岁的杨玉环踮脚折下了一枝海棠。花瓣轻轻落在她如鸦羽般的鬓角,奶娘惊呼:“四娘子莫非是花神?”父亲望着这个肌肤胜雪的女儿,想起了术士的:“此女命格贵不可言,却能搅动山河。”

蜀江水汽氤氲的清晨,幼年玉环在青城山道观随女冠习舞。素色道袍裹着玲珑身段,旋转间惊起满庭白鹤。老道姑抚须长叹:“这般姿容,怕是也留不住啊!”

寿王帐暖春宵短(公元733年·洛阳)

牡丹帐里初承恩

开元,洛阳上阳宫中,十五岁的杨玉环头戴九树花钗,身着深青翟衣,在命妇队列中格外夺目。寿王李瑁手中的却扇不慎跌落,露出了新娘含羞的芙蓉面。洞房夜,龙凤烛爆出灯花,少年亲王痴望着解开发髻的妻子:“得卿如得瑶台仙。”

玉环抚摸蜀锦被面上的并蒂莲,想起临行前母亲的叮嘱:“帝王家的富贵,是要用浇灌的。”窗外更鼓声声,她将赤金臂钏深深掐进肌肤。

骊山惊鸿照影来(公元740年·华清宫)

温泉洗凝脂

五十六岁的李隆基在骊山夜宴中醉眼朦胧,忽见牡丹丛中转出个着鹅黄纱衣的丽人。杨玉环惊慌跪地时,臂间金铃铛叮当作响。皇帝手中的夜光杯蓦然倾斜,葡萄美酒浸透龙袍:“寿王妃可愿为朕跳支《霓裳》?”

华清池氤氲水雾中,玉环披着半湿的鲛绡纱,看着铜镜里皇帝亲手插上的金步摇。池边白玉栏上,寿王昨日送来的和离书墨迹未干,被蒸汽晕染成模糊的泪痕。

太真观里断尘缘(公元745年·长安)

青灯难掩绝色

大明宫旁的太真观内,杨玉环跪在三清像前,道袍下隐约露出蹙金绣鞋。高力士捧着诏书轻声道:“娘子既已出家,当潜心。”她盯着供桌上那盘岭南荔枝——昨日寿王府送来的食盒里,也藏着这样鲜红的果实。

深夜叩击木鱼时,她突然扯断沉香念珠:“三郎既要我作女道士,为何偏赐道号‘太真’?”窗外飘起细雪,像极了寿王大婚那日洒落的金箔。

金阙晓钟开万户(公元745年·兴庆宫)

唐玄宗得见六宫粉黛无颜色

册封贵妃的典礼上,二十八岁的杨玉环头戴十二树花钿,九重绶带压得她微微踉跄。李隆基当众执起她的手:“朕得玉环,如得至宝!”丹陛下,杨国忠盯着妹妹裙摆上的蹙金孔雀,眼中闪过贪婪的光。

当夜,岭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荔枝砸碎在宫门前。玉环倚着沉香亭栏杆轻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不知这句戏言,已被史官郑虔记入《明皇杂录》。

霓裳羽衣动九重(公元747年·梨园)

君王从此不早朝

梨园子弟奏响《霓裳羽衣曲》时,杨贵妃雪色披帛拂过李龟年的琵琶弦。五十九岁的皇帝击羯鼓至掌心渗血,突然掷鼓槌大笑:“朕当为贵妃伴奏终生!”曲终时,玉环云鬓微乱倒在龙椅上,金粟装臂环滑落在地。她望着阶下匍匐的安禄山,忽觉那胡将的眼神比三郎更灼热,像草原上盯着猎物的狼。      姊妹弟兄皆列土(公元748年·杨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