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背景下铝塑管与PEX在太阳能领域的对比研究: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启示录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运作的深入,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度下降,规模化运营的趋势愈发显著。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已经降至与燃煤和燃气发电相比的惊人水平。例如,沙特、智利和墨西哥等在2018年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每兆瓦时24美元以下,而印度的太阳能光伏平准化发电成本也降至每兆瓦时仅38美元。

从需求侧来看,能源转型的“电气化”趋势由于电动汽车等消费终端的迅猛发展而进一步加强。其中,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储电电池的成本自2012年以来显著下降,从每千瓦时1000-1200美元降至2018年的每千瓦时仅200-400美元,部分电池组成本更是降至每千瓦时以下。据瑞银研究报告显示,特斯拉与合作的锂电池成本已经降至每千瓦时仅111美元。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宁德时代公司生产的电池组成本也已大幅度降低。

对于未来能源布局,伍德麦肯兹公司预测电能消费将持续增长,到2035年预计将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总体来看,供给侧的低碳化和需求侧的电气化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也在不断提升供需两侧的发展质量。

国际石油公司对此积极应对,发展战略多样且稳健。一些公司选择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低碳化发展路径,另一些公司则选择积极增长战略进军可再生能源领域。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国际石油巨头都看好天然气领域,将其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并增加天然气业务占比。我国石油公司也应借鉴国际经验,顺应低碳发展趋势,提前谋划战略转型。

策略上,我国石油公司应明确未来能源转型的优先级,优先发展低碳项目如天然气和生物质能源,同时优化已有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并逐渐拓展风电、光电及储能等业务。还应加强合作以规避发展风险,与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企业、研发机构、传统电力企业和金融企业共同合作,推动能源市场的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