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奇幻蛇类传奇:贪婪吞噬之象蛇演绎的神秘传说


龙年过后是蛇年,人们亲切地称蛇为“小龙”。虽然蛇在十二生肖中独树一帜,常常令人厌恶、恐惧,但它因其独特的地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敬畏。那么,为什么蛇能成为生肖之一呢?我想,这无非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或特别之处。所谓的特别之处,就是指蛇虽然令人不安,但人们却不得不与之共存,对它充满敬畏和提防。

尽管蛇没有脚,却移动迅速,视力不佳却能够凭借感知精准定位猎物。它浑身冰冷黏滑,长而分岔的信子(舌头),以及含有毒液的长牙。这些特征都让人对蛇充满敬畏。人类尊重它的实力,因此将其请为生肖之神。

说到典籍中的蛇,首先想到的是一部奇书——《山海经》。这部奇书跨越了千年,直到西汉末年才由刘向、刘歆父子校勘整理出定本。《山海经》内容奇幻放纵,既基于的山海地理,又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在《山海经》中,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蛇”这个字眼在全书出现了上百次。其中的蛇形象各异,角色多样。在描述中土各地的情形的《山经》系列中,蛇频繁出现。如《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等都有关于蛇的描述。这些蛇形象奇特,有时是与怪兽共生,有时是蛇本身。其中,“肥遗”是一种奇特的蛇,有时有六足四翼,有时则是一首两身。无论它长什么样,见到它就意味着没有好事发生。

除了《山经》系列,其他部分也有关于蛇的描述。在描述海外各国的情形的《海外经》等部分中,大多描述神祇与蛇的紧密关联。这些神祇有的操蛇,有的是蛇身人面。而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如夸父逐日、应龙杀蚩尤等故事里也有蛇的身影。其中烛龙的描述尤为生动,身长千里,眼睛一睁一闭就是一晨一昏,嘴巴一呼一吸就是一夏一冬。

《山海经》中的蛇形象多样且充满想象力。它们作为怪兽的伙伴、神祇的坐骑或道具,甚至有自身就是蛇的神灵。这些形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征服愿望。一些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应龙杀蚩尤等,也展示了古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竞争的认同。这份文化遗产展现了我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度,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它,让它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