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第五首的创作背景,带你轻松读懂这首经典之作!


好的,让我们一起轻松读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这首诗写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也就是诗人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时候。他当时已经年近六旬,怀着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了官场。这首诗就是他在旅途中所作,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夕阳西下,诗人骑着马,满怀离愁别绪,向东而去,直奔天涯海角。这里的“浩荡离愁”不是指简单的离别伤感,而是包含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官场腐败的失望。他要去哪里?去寻找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地方,去寻找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将自己比作落花,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凋零,而是要化作春泥,滋养新的花朵。这新的花朵,象征着国家未来的希望,象征着能够继承他理想的新一代。诗人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他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心系国家、不忘报国的赤子之心。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正是《己亥杂诗·其五》的魅力所在,也是它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