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蔬菜店九个亏原因
今天上午去了一趟菜市场,看到豆角的价格涨得相当迅猛,我忍不住嘟哝了几句。那位卖菜的美回应道:现在的进价就很高,我进货的价格就已经七块多了,扣除损耗和贬值的部分,基本上没有利润可言。我卖九块半难道多了吗?
她的话语间透露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也要保障自己的利益。
说实在的,没有谁会做亏本的生意。有些人可能会更加顾及良心,而有些则像石头一样硬心肠,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但究其根本,也有其合理的道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普通老百姓往往没有说话的份。
每个人都要生存、都要,这并没有错。那么,错的就是消费者了吗?错了就得买单。
旁边卖菜的大姐也在抱怨,说去批发市场批菜的价格太贵,而批发商也在抱怨进价高,商家则说运费太高,运输商则抱怨油价太贵。这些层层叠叠的中间环节,让每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而种菜的农民和最终的消费者则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农民可能因为稍不留神而亏本,消费者则常常感叹吃不起。
我清楚其中的猫腻,一些商贩会使用化学品对蔬菜进行处理,增加其新鲜度和重量。这些手段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得心应手,熟练至极。因此他们要多,毕竟购买那些“甲醛”也需要花费不少。
真实情况是,他们绝不会做亏本的事。那些最后降价销售的商品,都是不会让他们亏本的买卖。
卖菜的人总是抱怨拿菜的价格太高,但这并不是蔬菜价格上涨的唯一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量低,菜市场的批发来源减少,小摊小贩的数量也减少,货架上的蔬菜数量减少,价格自然上涨;另一方面是因为天气炎热,人工成本也在上涨。现在人们都明白了,付出一点就得有两三倍的收益,否则就宁愿不干。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聪明,不傻也不呆。
从卖菜的小贩到贸易公司、批发商、运输商等等,层层加码,最终的附加值远超地头种植售卖价。
消费者还是得买单。没有人可以不吃蔬菜,这就是现实,我们又能奈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