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字的笔画顺序


临帖练字真的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过程。你得通过观察一个字的完成形态,去想象它如何一步步写成。有些人练字多年,进展缓慢,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暂时“掉线”,无法从完成形态逆推书写过程,这可能是他们觉得练字需要老师指导的原因。

以王羲之的《丧乱帖》为例,当我临写其中的“羲”字时,我的想象力也暂时出了点问题。看到红圈里的三横两竖,我瞬间怀疑自己是否还认得这个字。我去书法app查找了这个字的多种写法。

黄圈的写法与印刷体相似,但绿圈中的字被写成了“秀”,虽然变体能理解,但红圈中的字被写成了“季”或“兮”,这让我有些困惑。大王(王羲之)的楷书为何有如此多的变化?

于是我又查找了行书的写法,发现同样是百花齐放。在《大观帖》中的写法似乎有些靠谱,但孤证不立。

这就好像解一个乱线团儿,需要找到线头再逐步解开。如果看楷书的笔顺,最后一笔通常是“丿”,但在这里显然不是。通过观察“之”字第一点与红圈的连接,我们可以开始推断“羲”字的结尾。“戈”字是连着写的,我们继续向上寻找,发现这里的推断并不成立。

这时,我们需要运用第一性原理来解决问题。人类的逻辑推理有两种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在这里,归纳法(查看其他帖子中的写法)并不奏效,因为大家的写法各不相同。而演绎法则是从一个必然的起点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找到那个必然的起点,即这个字的“一”在哪里,以此来推导整个字的写法。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通过“羲之”两字的连接处来判断结尾是不是归纳法的应用?其实,“一”并不是这个相连的现象,而是如何更顺手、更合理地书写这个字。我们会排除一些不顺畅、不合理的选项。

以下是我临写的《丧乱帖》中的“羲”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交流。关注长嬴散人(抖音同名),每周获取练字心得和灵感。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建议,欢迎在底部留言交流。期待下周与大家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