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喝了会有什么后果


近期,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惊人的7.7万,同比增长5.4%。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凸显出我国海水利用规模的迅速扩大。随着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达到每日252.3万吨,我国海水淡化事业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关于海水淡化的技术突破及项目运营情况,我们可以从山东滨州无棣县的一个海水淡化项目中寻找答案。

在无棣县,海水淡化的成果随处可见。眼前桌上摆放的淡水、盐和啤酒,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其实都来源于海水。山东滨州无棣县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凯介绍,这些产品都是经过海水淡化处理后得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棣县引进了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并与鲁北集团合作开发海水淡化项目,选址在急需用水的开发区。海水的淡化过程主要采用“膜法”,这是一种纯物理过滤法,通过一系列过滤膜去除海水中的杂质,得到淡水。这个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将海水淡化工厂视为一个大型净水机。

在这个项目中,降低成本是关键。过去,海水淡化的成本高,让人敬而远之。但现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成本得到了降低。利用光伏发电降低电耗成本;通过攻克关键技术,使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滤膜和反渗透膜,降低膜耗;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耗。这些措施使得淡化水每吨的成本降低了至少7元,为园区内企业节约了巨大的制水成本。

除此之外,这个海水淡化项目还注重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通过能量回收装置的研发和应用,电耗大大降低。浓盐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成为制盐的优质原料,形成了绿色节能高效的循环产业链条。这个项目还尝试用淡化水酿啤酒,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的利用和经营水平。

据规划,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将达到每天290万吨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大大提高沿海地区水资源的保障能力。随着与标准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国内技术的不断提升,海水淡化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