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输是极性运输吗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攀升,强对流天气愈发频繁,雷电的出现概率也显著上升。那么,雷电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雷雨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身安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雷电的形成与雷雨云息息相关,雷雨云则是在强烈的气流对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在对流过程中,大气中的正负电荷被分离,并在云层内不同的位置积聚。当不同极性的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雷电(闪电)。
雷电主要分为云闪和地闪两种类型,其中地闪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更为显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是地闪,也就是雷雨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闪电,它不受云体的遮挡;而云闪则发生在云层内部,无法看到。
那么,雷电会带来哪些危害呢?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会对建筑物和造成现象。雷电瞬间产生的等离子体在增强电流电阻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燃烧的火球,对碰到的物体造成,引发火灾。
关于雷雨天是否可以使用手机的问题,实际上手机本身并不会引雷。雷雨天气使用手机也并不危险。但在雷击事件发生时,电流可能会通过手机或者周围的皮肤流过,导致更严重的烧伤。尽管手机本身不会引雷,但在雷雨天使用手机仍需谨慎。
至于雷雨天什么样的伞不能打,在空旷的环境中,人们本身就已经是“高体”,打伞会进一步增加高度,更容易“吸引”雷电。在雷雨天,尤其是金属杆的伞应该避免使用。
那么,如何防止雷击呢?在户外遇到雷雨天气时,首先应当寻找安全的地点进行躲避。如果无法确认安全地点或时间紧迫,应主动降低自己的身高,避免将自己置于整个环境中的最高点。切记不要在树下避雨。
在室内,应该远离窗户、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等可能导电的物体,并避免接近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以防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产生二次放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切断室内电源。
本文为“科普-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