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遇上高锰酸钾,化学反应大揭秘!
学期结束,老师评语不再是单一的形式
老师们独具匠心,让评语成为了一种创意表达
他们将“标配”转变为“高配”,以温暖的语言拉近学生的心灵。
在福州秀山中学初三化学界,陈贻老师和林建老师以其别致的化学方程式评语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学术上的指导,更以化学元素比喻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鼓励与期望。
陈贻老师运用她的创意评语,与学生共度了这个特殊的学期。刚刚结束产假回到学校的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更多的爱与鼓励传递给学生们。她与林建老师共同探索,将化学知识融入评语之中,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还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热爱。
寒假期间,陈贻老师希望学生们能够利用这段时间爱上化学,好好复习。她与初三(2)班的学生们分享了从未有过的独特体验,收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评语既用心又新颖。郭健昀同学说,老师的评语拨开了忙碌学习中的愁云,带来了阳光,让他觉得一学期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邱婉玲同学称赞老师的评语幽默风趣,深刻且难忘。邹瑞锦同学则表示会牢记老师的劝勉,形成自己的保护膜。
其实,每年老师们的创意评语都层出不穷。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怀与期望,如用古诗词、红包、贺卡、文言文等形式来呈现评语。甚至有的老师用“科学仪器”来比喻学生特点,“核反应堆”对应的是班里一位有强大能力的孩子。还有老师通过解读学生的姓氏来编写评语,展现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与理解。
无论评语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老师们育人的初心和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学生们带来别样的体验,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感谢这些用心良苦的老师们,他们用爱和智慧点亮了学生们的人生之路。海峡教育报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