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管是不是波纹管(太详细了!手把手教你二次布线工艺)


缠绕管是不是波纹管(太详细了!手把手教你二次布线工艺)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各级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端子箱以及高低压成套设备的二次回路配线。

配线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

3.1 严格按照二次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标准制作,接线要准确,路径要简捷,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牢固清晰。

3.2 选用的二次导线应为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塑料绝缘导线(BV、BVR),其截面根据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的不同要求选用。导线的颜色一般为黑色,安全接地采用黄绿双色导线。

3.3 二次回路的线束布局需有规律,原则上应以活动门铰链侧由上而下布置,做到合理、牢固、安全。线束应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3.4 所有门应有可靠牢固的接地装置,应与柜体框架构成一个良好、安全的接地体系。接地装置采用螺栓不小于6mm,且接地点应平整、光滑、无漆渍、无锈痕。

3.5 二次回路的线束不允许在导电部件上敷设,与导电部件的净距离根据不同电压等级有一定要求。导线部位与金属框架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4mm,爬电距离不小于6mm。

3.6 电器元件上的接点一般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两根,但工艺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所有接点与导线的连接应有防松措施,并应有2~5扣螺纹的紧固件(螺丝、垫圈、螺母)均为镀锌件。

3.7 电流回路的连接应通过端子连接,且端子应为试验型接触良好的端子。电流回路应有可靠的接地,方式应符合相关要求。

配线准备工作

4.1 领取图纸和技术规范资料,并将其消化和策划。

4.2 按图纸领取元器件及各种规格的导线和辅助材料。

4.3 准备必要的辅助材料,如梅花螺丝刀、吸盘、压线钳、钢板尺等。

4.4 按照盘面布置图安装元器件,并在各个元器件下粘贴标签。

4.5 使用工具在盘面上画线,然后粘贴吸盘。

4.6 确定所画线的平直后进行粘贴。

4.7 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号码套管,并按图纸及配线的先后次序打印标记套(回路标号)。

下线工艺要求

5.1 下线前应根据装置的结构形式,元器件的安装位置完整地构思确定线束的走向,有几个分支及交汇点以及固定、包扎的方式,然后按导线行走的途径大致量出导线的长度,同时考虑每一个接点的弯曲所需的长度,预留一定的余量后剪下所需导线。

5.2 用于二次回路的导线一般采用单芯硬线(BV),在经常弯曲处如插头、过门线等采用多股塑料绝缘软线(BVR)。

5.3 抽屉式成套开关设备应采用铜质多股塑料绝缘软线(BVR)。

5.4 过门线下线长度应能使门打开到极限位置而不受拉力影响。

端子安装与固定

6.1 开关柜内的端子应集中安装成排,根据端子的数量可排成单排或多排,位置从上到下,柜顶从后到前,水平从左到右。接线应与二次图纸一致。

6.2 端子排的安装位置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有所不同,如高压柜应装于仪表室内,低压柜一般型应装于门链侧等。

6.3 端子装配时,始末两端必须装以挡板,不同安装单元的端子排也应在始末端安装挡板。

行线、接线工艺要求

7.1 行线方式有完全行线槽行线、行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及成束线捆扎行线等型式。推荐采用行线槽行线方式。

7.2 行线时,将线束理成塔形或多边形,然后分路,并将上下笔直的线路放在外档,将中途要折弯的线路顺序放入内档,尽量避免线间和层间交叉。接线头从线束下或中经背面绕过线束成弧形接入配件接线桩,线头拉出的根部必须捆扎。

7.3 线束在行线过程不允许出现有斜拉现象,除过门线及部分要跨越障碍的场合外一律采用或竖或横的两种行线方式。且所有扎线处不得有凹凸不直或有歪斜现象。

7.4 用行线槽行线时,行线槽应敷设在柜(箱)的两侧或底部。装于引出线的下面,行线槽的安装部位一般以垂直和水平为主。


缠绕管是不是波纹管(太详细了!手把手教你二次布线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