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PM2.5少点才好,多少算正常?
关于室内PM2.5的“正常”水平,确实是一个很多关心健康的人关心的问题。虽然室外的空气质量标准(如中国的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PM2.5有明确的限值,比如24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75微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立方米,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室内环境。因为室内PM2.5的来源多样,包括室外空气渗透、室内烹饪(尤其是煎炒)、吸烟、扬尘、家具和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也会形成二次PM2.5)、人体活动产生的皮屑等。
因此,并没有一个像室外那样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室内PM2.5正常值”。不过,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室内PM2.5的浓度应尽可能低。很多空气净化器厂家和健康专家会建议,室内PM2.5的长期目标值应低于35微克/立方米,这基本等同于室外空气质量标准的年均限值。在短期波动时,也应力求维持在较低水平,比如在20-30微克/立方米以下。当室内PM2.5浓度长期高于35微克/立方米时,就表明空气质量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为了达到更优的室内空气质量,除了使用合格的PM2.5空气净化器外,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污染源(如戒烟、使用清洁能源烹饪、保持家居清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