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管DIY超简单,手把手教你轻松自制!


成都大学体育馆及大运村:古蜀文明的现代呈现与智慧融合

作为有着超过历史的“老”场馆,成都大学体育馆如今经过改造焕然一新。在本届大运会中,为了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并满足赛事需求,紧扣“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类似改造的场馆共有36座。

从东安湖畔的大运会主体育场到成都大学内的大运村,这些大运会建筑特色鲜明,它们巧妙地将古蜀文明、传统文化与大运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强烈的时空对比。接下来,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感受这些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与智慧结晶。

在成都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凝聚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高超工艺。而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主体育场,设计师创造性地以太阳神鸟为灵感,将其图饰融入穹顶设计中。经过精密的设计与建造,这里呈现出一个放大了270万倍的太阳神鸟形象,腾飞在主体育场的穹顶之上。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设计,共使用了12540块彩釉玻璃,每一块都带有独特的二维码,以确保准确安装位置。

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副总设计师袁振华表示:“我们在场内还有一个太阳神鸟设计,结合内场的吸声膜。让人们在观看比赛时,仿佛置身于太阳神鸟的环绕之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这体现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与敬畏,与今天我们追求梦想的主题相契合。”

炎炎夏日走进大运村代表团服务中心,凉爽的风令人舒适。这里通过运用传统建筑中的“冷巷”原理,巧妙地设计出了这种无需空调的清凉空间。大运村设计总负责人钟鹏解释:“我们结合地形设计了喇叭口状的建筑结构,既能接收更多的空气,又能加速空气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文丘里效应。我们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匠人精神,还传承了传统文化,将民间智慧与现代科学原理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工匠设计的“生态空调”在大运村得到了新的应用。这种传统智慧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环保费用,还能每年节省约7万度电,足以满足2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成都这座城市因地制宜、开放包容,将传统文化与智慧巧妙地融入大运场馆设计与城市生活中。这些独特的建筑设计不仅展现了古蜀文明的魅力,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