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全诗原文,带你穿越千年,感受诗仙李白的悲壮情怀!
好的,请随我一同穿越千年,来到那个马嵬坡下,感受诗仙李白那穿越时空的悲壮情怀。
全诗原文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钟弃马嵬。此江若变作春江水,亦应东流绕蜀回。”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一幅暮春悲凉的景象。杨花飘散,象征着繁华落尽,而子规啼鸣,则渲染了哀伤、思归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基调。这不仅是写景,更是李白内心感受的外化,映照出他对世事无常、国运衰微的感伤。
次句“闻道龙钟弃马嵬”,直接点明了事件的主体——唐玄宗与杨贵妃。“龙钟”二字,既指玄宗年迈,也暗含其气数将尽、无力回天的悲凉。“弃马嵬”更是直白地写出了那场悲剧性的政治事件,一个“弃”字,饱含了多少无奈、悲愤与讽刺!这不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李白作为过来人,对那段宫廷丑剧和帝国衰败的痛心疾首。
然而,李白的情感并未止步于对现实的批判与哀叹。尾联“此江若变作春江水,亦应东流绕蜀回”,展现了他更为深沉、更为悲壮的想象与感慨。他望着眼前东流的江水,不禁发出这样的浩叹:即使这江水能变成温柔的春江水,它也应该向东流淌,绕道回蜀,去追寻那已逝的盛世与旧梦啊!这看似无理的请求,实则蕴含着李白无尽的怅惘与不甘。他渴望着盛唐的再现,渴望着历史的回溯,但现实却是“东流去”,一去不返。这种强烈的失落感和对逝去之物的无限眷恋,化作了这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结尾,令人扼腕叹息,久久不能平息。这,就是李白,一位伟大诗人,在历史转折点上,那份深沉而悲壮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