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母亲的句子


上周去闺蜜家游玩,看到她家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便如同很多人一样问了孩子一个从小就被问到的问题:“家里的人里面,你最喜欢谁?”

闺蜜凑近了,眼神里充满期待,等待孩子的答案。

孩子经过认真思,指着他的奶奶回答:“奶奶第一!”我能明显感觉到闺蜜的失落,尽管她每天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可在孩子心中,奶奶的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更让闺蜜感到心痛的,是孩子接下来的回答:“妈妈排第三,爸爸第四,小姨第二。”听到这里,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失落和困惑。她告诉我:“我每天都在陪伴他,照顾他,可他却说最喜欢的是奶奶。”

其实,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明明付出了很多,但在孩子心中,自己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孩子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秘密。

孩子对亲人的排序,并不是随便说说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0-3岁是孩子建立情感依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谁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求更多,孩子就会对谁产生更强烈的依恋。

而在孩子3-6岁时,情感需求变得更加丰富。他们开始渴望陪伴和理解,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亲人能够和孩子玩到一起,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么这位亲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会上升。

那么,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面对孩子的需求,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都可以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只要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就可以在孩子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需要把握高质量的陪伴时间。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放下手机和其他事情,专心陪孩子玩游戏、读绘本等。这些独特的回忆会成为孩子心里最温暖的存在。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陪伴。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共情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回家说在幼儿园不开心时我们可以先抱抱他然后耐心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更容易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促进孩子的情感稳定。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多沟通尤其是父母之间要互相支持理解不要因为孩子更喜欢某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爱的多样性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比如孩子可能因为奶奶做的饭菜而特别喜欢奶奶也可能因为妈妈陪读而特别喜欢妈妈这种情感的多样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最后我想告诉所有的妈妈们不要顾虑太多放心地去爱与呵护孩子吧!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记住排序是流动的但爱是永恒的。现在当我的孩子说出今天最喜欢隔壁叔叔时我会坦然接受并好奇地询问叔叔做了什么神奇的事因为我知道当孩子安心地把爱分给全世界时说明他内心的安全感已经足够强大而这正是我们作为妈妈最大的教育收获所在。——(一家长与孩子们的温情分享与内心世界的微妙对话。)第一心理主笔团在这一文中倾情分享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理解与感悟让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内心世界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