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斗米折腰啥意思?听我给你讲讲这个典故!
好的,请听我给你讲讲“三斗米折腰”的典故!
这个成语“三斗米折腰”来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主人公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陶渊明(又名陶潜)。陶渊明性格耿直,热爱田园生活,不慕名利。他曾经担任过彭泽县令,但只干了八十多天。当时县里规定要向郡府缴纳公粮,按惯例需要自己准备粮食去缴纳。陶渊明家境并不富裕,缴完公粮后,家里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他内心感到非常不快,认为为了这点微薄的俸禄(也就是那“三斗米”的公粮),而折腰向官府办事,是违背自己意愿、有损人格的事情。
于是,他愤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辞去了县令的职务,回到了田园。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用来形容为了微薄的俸禄或权势而屈身事人,失去了自己的气节和原则。所以,“三斗米折腰”这个典故,主要就是比喻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屈身事权贵,或者失去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志向。它赞扬了像陶渊明那样坚守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