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江是长江,读作“jiāng”
屈原投江的江,确实是指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屈原,名正则,字灵均,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负责辅佐楚怀王,推行政治改革。然而,由于受到小人谗言的陷害,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目睹了楚国的衰败和人民的疾苦,深感痛心,于是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身殉国。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等纪念屈原的活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和怀念。屈原投江的江,即长江,不仅是他生命的终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