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的江是汨罗江,念作mì luó jiāng


汨罗江,念作“mì luó jiāng”,是一条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著名江河,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投江的事件。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楚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屈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积极参与政治,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但遗憾的是,他的忠言逆耳,不仅没有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反而遭到小人嫉妒和排挤,最终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目睹了楚国的衰败和人民的疾苦,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失望。他写下了许多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屈原高超的文学才华,更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都城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交加,于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着自己写下的诗篇,纵身跃入江中,以死明志,表达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黑暗现实的绝望。

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啃食。从此,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汨罗江,这条念作“mì luó jiāng”的江河,因屈原的投江而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它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河流,更是一条流淌着爱国情怀、忠诚精神和文学辉煌的文化长河。屈原的诗歌,他的精神,他的爱国之情,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