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是成语吗还是词语


刎颈之交是成语吗还是词语

在古代文化中,“八拜之交”是一种深厚的异姓兄弟情谊的象征。过去,不同姓氏的人结成交情,常常采用八拜之礼来表明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所谓“八拜”,最初并非用于异姓结拜,而是小辈对父辈亲朋好友的一种大礼。这一礼仪源自北宋时期,当时韩琦在担任要职,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对他态度傲慢。当文彦博代替韩琦成为新的守备时,李稷向文彦博行了八拜大礼,这是见诸文献中关于“八拜”礼仪的起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拜”逐渐演化为民间异姓结拜的重要礼节和仪式。在旧小说中,结拜的兄弟或姐妹都会行此八拜之礼,因此被称为“八拜之交”。关于八拜之礼的具体动作,有一种说法是朝着地理方位的八个方向下拜,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因为对着八个方向下拜,所以称为八拜。这种礼仪似乎是为了向天地神祇证明他们的友谊。

“八拜之交”不仅仅是一种礼仪,它更代表了异姓兄弟姐妹之间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被特别崇尚的八种异姓之交所诠释,这八种交情分别是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生死之交、管鲍之交和忘年之交。

每种交情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志同道合的信念、真诚守信的态度和绝对信任的关系。这些交情的真谛在于,无论年龄、地位或困境如何,真正的朋友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

“八拜之交”的真正含义,恐怕就在于这些古人为榜样所展现出的深厚友谊和无私奉献。它代表着一种超越普通友情,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深入的情感连接。 (来源:《咬文嚼字》2016年第1期)


刎颈之交是成语吗还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