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懿子问孝全文详解,注解清晰易懂,帮你轻松理解经典!


孟懿子问孝,是《论语》中记载的一个重要篇章,体现了孔子对于孝道的深刻理解和严格要求。孟懿子问孔子:“子曰:‘无违。’子之不欲,施于亲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曾说“不要违背(礼节和父母的意愿)”,那么,如果父母不希望我们做某件事,我们是否也应该不去做呢?

孔子回答说:“是何谓也?君子之孝也,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身也,父母全之。息也,父母养之。爱之,父母厚之。敬之,父母笃之。若此,不亦孝乎?”这里的回答,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孟懿子的问题,而是通过举例说明了孝的具体表现。

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尊敬、爱护父母,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寿,得到良好的生活。父母在世时,不应该远离家国去游历,如果必须去,也要告诉父母具体去向,让他们放心。父母在世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他们安心;要供养父母,让他们生活无忧;要爱护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要尊敬父母,让他们感到安心。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他强调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对父母的尊敬、爱护和感恩的心态。这种孝道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孝道思想,尊敬、爱护父母,让他们能够健康长寿,得到良好的生活,这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