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起平收的仄是哪两声


七言绝句的写法涵盖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层面,可以从格律和文法两个角度来解读。要通俗易懂地阐述七言绝句,需要理解其结构特点和韵律要求。

七言绝句,顾名思义,是由七个字组成的四句诗。它分为两类: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称为“七言律绝”,通常简称为“七绝”;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则称为“七言古绝”,可以简称为“七古”。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很多不懂平仄格律的朋友在写七言四句诗时,常误称自己写的是“七绝”,这其实是错误的。

那么,七言绝句具体怎么写呢?这要根据其不同的形式,即“七言古绝”和“七绝”来分别对待。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平仄格律的要求。遵守平仄格律规则的是七绝,没有这些要求的就是七古。通俗地讲,写七言律绝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而平仄格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平仄格律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句子的构成,句子需要用平仄交替的方式构成,即律句。律句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如果句子中平仄不是交替前进的,那就不是律句,写出来的诗也就不是七绝了。

其次是句子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一联中的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相对是指句子的平仄相对,而不是意思相对。再次是相粘,也就是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要和上一联相同(关键位置)。在七绝中,第三句的关键位置平仄必须和第二句一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被称为“失粘”。

在内容上,七言绝句没有限制,但在文法上需要遵循一定的走势。简单来说就是“起承转合”,这是所有文体的通用规则。但在绝句中,由于篇幅短小,更需要言在诗外、意在诗外。一个好的绝句通常会在第三或第四句制造波澜,让读者回味无穷。无论是七言律绝还是七言古绝,都需要遵循这一规则。无论是从格式还是内容方面来看,七言绝句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规则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则和要求,才能写出优秀的七言绝句作品。以高适的《别董大》为例,这首诗就是典型的七言绝句写法,“起承转放”,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