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好听的班名
在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某个日子,学生们被邀请参与一项特殊的活动。他们被要求拿出情绪卡,随着音乐的播放,感受并展示对应的情绪。这是张艳丽老师为该校学生设计的一堂融合音乐与心理教学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理解并表达各种情绪。
最近,北京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为各中小学提供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品质的建议。新京报的记者决定探访花家地实验小学,看看这所学校是如何将这一落实的。
这堂音乐课以情绪卡片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不同的情绪。随着《口哨与小狗》、《二泉映月》等音乐片段的播放,学生们展示出他们的情绪卡片,如“乐”、“悲”等。张艳丽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音乐的旋律、速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如何影响情绪。她解释说,“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我们大脑的的情绪调节部位,合适的音乐甚至可以瞬间治愈我们的负面情绪。”
除了音乐课,花家地实验小学还充分发挥紧邻美术学院的地理优势,与央美合作开展各类以美育为载体的社团活动。学校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实践和体育活动。在学校的硕果园、百味园等地,学生们可以在劳动中感受快乐,锻炼身体。学校还开设了丰富的课程,如“慧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让他们在掌握技能的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课堂内的活动,花家地实验小学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通道。如“树洞心理信箱”,学生们可以匿名或实名写下自己的烦恼,老师会定期打开信箱,了解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学校还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所小学,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劳动实践和体育活动来锤炼身心,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达通道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了身心并重,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新京报的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用心和创意,也看到了北京中小学在落实“身心健康二十条”上的积极尝试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