饣字旁的字加余是什么字
《开口笑》一文发表后,收到了来自海外读者“明珠jj”的留言,她建议我深入描绘一下麻球。这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因为确实有不少人会将麻球与开口笑混淆。在此,我愿意就我所知来谈谈麻球的特点。
麻球与开口笑外形相似,都是圆圆的,且表面都滚满了芝麻。它们之间的差别却十分明显。麻球是空心或有馅的,而开口笑则是实心的。它们的制作材料也不同,麻球是由糯米粉制成,而开口笑则是由面粉制成。
我曾去一家老字号点心店体验,品尝了他们店里的麻球。我对此有些失望。它的大小与我心中的麻球相差甚远,只有荔枝大小。品尝后我发现它其实是一颗油炸汤圆。尽管它外表看似麻球,但我心中理想的麻球应该是大如拳头,空心无物,上挂着黑洋酥或糖水。它的外表圆润、颜色棕黄、质地轻盈且口感香脆。这些都是我心中上佳麻球的特点。
关于麻球为什么能膨如此之大、为什么内部能形成如此大的空间,我也曾经感到困惑。但经过一位师傅的指点后,我终于有所领悟。制作麻球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添加小麦淀粉、泡打粉等原料,同时在油氽过程中进行挤压和拍打,促使其反弹和膨胀。这些技巧对我来说虽然无关紧要,但却令许多麻球爱好者着迷。
我曾吃过一种特殊的麻球,其之大超乎想象,必须用两只手一起夹起才能品尝。它的轻飘飘程度仿佛是一个充了气的洋泡泡。更神奇的是,它的上居然挂着黑洋酥或者糖水。至今我仍然无法想象点心师是如何将馅料填入那薄薄的夹层里的。这种麻球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在我看来,每一位制作麻球的师傅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精巧的工艺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我们吃货来说就像是一场视觉和味觉上的盛宴。
对于古代是否有关于麻球的记载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清代学者黄钺所著的《壹斋集》以及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都有与麻球类似的描述。《两般秋雨庵笔记》中更是详细描述了煎堆(即麻球)的制作和特征并引用了诗人的诗来描绘麻球的特点诗人对麻球的描述意味深长不仅描绘了其外在特点也暗含了做人的道理。总之麻球这一美食不仅令人垂涎其背后的文化和技艺也令人着迷。 (西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