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哪块儿不能吃


随着海鲜季节的到来,各式海鲜自然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享受美食的我们也要谨慎食用,避免风险。近期有关食用海虹导致中毒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多地发布了“海虹预警”。除了海虹之外,扇贝、蚬子等贝类也是常见的海鲜食材。但夏秋季节是贝毒中毒的高发期,因此市民朋友们在食用时需特别注意。

贝类本身并不含毒素,但在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贝类体内,导致贝类含有毒素。这种毒素污染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与赤潮现象紧密相关。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毒素稳定、易吸收,且难以被消化酶分解,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可能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治疗方法。

我们建议大家从正规途径购买贝类,避免食用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在加工新鲜贝类时,要清除中肠腺等内脏,因为贝类毒素主要集中在中肠腺。食用贝类要适量,不要一次食用过多,并且最好不要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

海鲜营养丰富,味道美味,但不同种类的海鲜在吃法上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海鲜部位不建议食用的提示:

1. 虾:虾头内含有害有毒物质,特别是重金属残留物,因此不能食用。虾线也是虾的消化道,里面有脏东西,吃之前最好去除。

2. 螃蟹: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但蟹心、蟹腮、蟹胃和蟹肠等部位不建议食用。

3. 扇贝:裙边藏有很多脏物,要煮熟透再吃。黑色部位是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建议不吃。

4. 鲍鱼:内脏部分容易引发过敏反应,不建议食用。

5. 海螺:富含维生素A和锌,但海螺脑吃多了容易头晕恶心,应注意适量食用。

6. 生蚝:富含蛋白质和锌,但生蚝肚子里有一块绿色部位不卫生,最好不吃。

7. 海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但里面的黑色絮状物不易消化,应该去除。

8. 海肠:需要注意的是内脏和两端的毛刺不能吃,需要在下锅爆炒之前去除掉。

在享受海鲜美食的我们要谨慎选择、烹饪和食用,以确保健康。如果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