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的意思举个例子


报考季节刚刚过去,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清华北大无疑是长期以来的梦想目标。在亳州第一中学,却有8名考生集体放弃了这两所顶尖学校的志愿。这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长期以来,“高分考生必须报考清华北大”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迷思。亳州第一中学这8名学生的选择,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有些出乎意料。当我们冷静下来,用更开阔、非功利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选择时,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他们放弃清华北大并非冲动,而是独立和理性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年轻人对待高考的一种新趋势。

例如,袁梓琪同学,他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惠待遇。他的高考分数672分,加上优惠加分,早已超过清华大学的录取线。由于他对数学的热爱,他从高中开始就立志要进入的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如今,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热爱且目标明确的学校和专业。

这8名学生的选择并非盲目,他们放弃清华北大,但考取的依然是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学府。这些学校的专业质量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样优秀。他们不受名校论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充分了解高校学科教学特点,做出理性的选择,为未来负责。

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8名学生的独立和理性,社会中充满了赞许。网络中更普遍的声音是“不要只盯着清北”,“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高分必报北大清华”的迷思,更倾向于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报考志愿时,除了看重学校,更重视专业选择,以多元、自主的态度来选择报考。

值得一提的是,亳州第一中学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值得称赞——“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学生填报志愿”。这句话无疑指出了长期以来一些学校过于热衷让学生报考清华北大的原因。亳州第一中学对待学生报考的态度,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也是给其他学校的一个良好示范。

每位考生独立自主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祝愿这些拥有理性思考和坚定追求的学生们未来前程似锦。

(来源:新京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