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爱眼日的主题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近视率最高的,近视人数超过1.6亿,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初始患者年龄也在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作为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视力保护意识、知识和能力。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视力保护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中还存在重视治疗而忽视预防的现象,健康观念薄弱,责任观念缺失。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不强。为此,学校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健康教育的地位。学校应从大健康理念出发,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是财富,防控近视是维系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通过环境氛围来实施养成教育。学校应营造浓厚的视力保护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视力保护意识。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宣传科学用眼知识,同时与家长合作,促进家庭中的视力保护氛围。
二、构建课程体系,全面普及学生视力保护知识
科学防控近视离不开知识的普及。为此,学校应开发“近视防控健康包”校本课程。针对既往学校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存在的缺陷,学校应追求此类课程的体系化。在横向上,课程内容应涵盖视力防护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元内容,同时运用多种课程类型来综合实施视力健康教育。在纵向上,应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力求课程具有学段针对性。
三、开展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视力保护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视力保护能力,学校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必须确保体育课的质量。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视力保护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强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还应开展各种护眼专项活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四、加强监管和评价,保障学生近视防控效果
除了以上的措施,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评价来保障学生的近视防控效果。学校应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和评价,将学生的视力健康水平纳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还需要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进行监管,限制使用时间和内容。学校还应改善视觉环境,确保学生学习场所的采光和照明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