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这个字念什么拼音


接下来,我们来继续探讨《说文解字》中的五个与“羽”部相关的汉字:“翽、翯、[上羽下王]、翇、翿”。这些汉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境各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1. 翽(翙)

“翽”字在现代汉语中简化为“翙”,并被收录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其本义是飞翔的声音,如《诗经》中“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翙”还引申有飞翔和显扬的意义。在韩愈的《秋雨联句》中,用到“翙”字,表达的是飞翔的意思。而在明代吾邱瑞的《运甓记·官诰荣封》中,“翙”则是指死后声名显扬。

2. 翯

“翯”字有两个读音。一读hè,本义是鸟色白肥泽的样子,如《诗经·大雅·灵台》中的“麀鹿滟滟,白鸟翯翯”。后来也指色白而有光泽。另一读hào,出自《集韵》,意为素羽。

3. [上羽下王](此处无法找到对应的简体汉字,以下同)

这个字读huáng。《说文解字》解释为一种乐舞,用羽盖蒙覆头部而跳舞,用来祭祀星辰之神。在现代某些少数地区,这种舞蹈仍然被传承下来。[上羽下王]又用同“凰”。

4. 翇

“翇”读fú,本义是舞者所执的雉羽。《玉篇·羽部》和《集韵·勿部》都有对“翇”字的解释,即舞者所执的舞具。

5. 翿

“翿”读dào,本义是古代羽舞或葬礼所用的旌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古代舞具或葬礼用品。在《诗经·王风·君子阳阳》中有提及“君子陶陶,左执翿”。《周礼》中也提到了与葬礼相关的使用情境。

这些汉字不仅代表了不同的概念和意象,而且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它们的小篆写法也展示了古代汉字的韵味和美感。(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