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坐的正确姿势南怀瑾
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开始,佛山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引入了午休打坐的规定。尽管这一规定并未事先征求家长们的意见,但校长基于自身20年的打坐经验,认为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尽管初衷是我们是否应该要求孩子打坐呢?真的适合他们吗?让我们探讨一下。
打坐冥想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尤其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中,打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像乔布斯这样的成功人士也是打坐的忠实拥趸,他们通过打坐寻找灵感。对于孩子们来说,打坐是否同样适用呢?
事实上,孩子们天生好动,他们的身体和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并不需要打坐来寻求灵感或者平静。相反,孩子们的感知力非常强,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不需要额外的打坐来提升觉知力。如果孩子们真的需要减压,那么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减少压力源,而不是通过打坐来实现。对于打坐减压的说法,南怀瑾大师也曾指出:对孩子来说可能并不适合。大师认为,儿童打坐容易进入一种神秘状态,这种冥想方式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适宜。所以如果要孩子冥想,应该是在身体成熟和思维逐渐稳定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