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级优秀手抄报万能手抄报
当下学生时代最为繁琐的作业之一,无疑就是手抄报。每逢节假日,这份作业总会如期而至,出现在许多孩子的作业清单中。
前段时间,“浙江宣传”发文探讨了为何有些学生的作业会演变成“家长作业”。令人惊讶的是,不少手抄报的背后实际上是家长的身影。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吐槽手抄报已成为“最让家长头疼的作业之一”。
正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电商平台上,“代画手抄报”的生意风生水起,一些店铺的销量甚至高达20万单。明明这是学生的作业,为何却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这是如何让手抄报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呢?
手抄报并非简单的文字抄写,而是一项开放性的综合作业。它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旨在锻炼孩子的资料收集、统筹分析、美工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国内外的学校中,手抄报都是一项常见的作业。老师给出一个主题,孩子们可以发挥无限的创意。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手抄报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制作手抄报的过程,是给孩子思维能力“磨刀”的过程。孩子们需要破题、展开论述,并将图文合理地设计到A4纸上,这需要他们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死记硬背相比,这样的产出过程更能考验孩子的创造性。例如,应用互联网等工具检索资料的能力,是每个人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对于需要多人完成的手抄报,则可以培养孩子的统筹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提高完成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国庆节期间,许多学校都会布置“为祖国庆生”的主题手抄报作业。有的孩子选择将诗歌汇编成集;有的孩子则选择用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新的发展与成就。当孩子亲手绘制出一张契合主题的小报,知识便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进入他们的脑海。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这项作业,许多家长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这是一件麻烦事,有的家长选择代做,有的则选择直接在网上购买,这让手抄报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代画手抄报”,可以发现各种风格的纸张、绘画风格、字体样式应有尽有,价格从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生意十分火爆。
一项原本是为了孩子好的作业,为何会演变成形式,成为家长的负担呢?实际上,这样的作业并不仅限于手抄报,还包括假日小队活动、牛奶盒回收等,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变了形”。家长要么全力包办,要么选择购买完成。
手抄报不受欢迎的原因可能在于对结果的过度关注以及唯结果论的性价比考量。完成一张高质量的手抄报可能需要花费家长大量的时间,而网上购买则更为高效。手抄报的高频率布置和同质化的主题也降低了大家的积极性。有些家长认为在孩子手抄报上花费大量精力机会成本太高,不如让孩子多做一些学科练习题。
一些学校将手抄报与各种评比、竞赛挂钩,这也导致了家长为了获奖而选择代做的现象。商家还提供了从创作说明到色稿的全流程“海底捞式”服务,以吸引更多家长选择购买。
有网友好奇,这些精致的手抄报难校和老师都看不出不是孩子自己做的吗?实际上,很多时候这已成为学校、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默契”。
关于如何让手抄报达到布置的初衷,让孩子有所收获,我认为应该重视内容轻形式、淡看结果多看过程以及多点新意少点套路。学校老师在布置手抄报应更具针对性,鼓励孩子加入个性化元素并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作为家长应该更看重完成过程中的孩子能力锻炼效果而非结果本身。另外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多孩子喜欢、有所收获的作业新方式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应多听取一线老师、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和建议真诚、真心的教育才能取得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