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的含义是什么
年龄称谓中的文化与智慧:从出生到百岁的人生旅程
文章来源:诗歌诗词鉴赏网 2019年7月22日 10点诗词赏析频道投稿评论栏目文章对刚出生的婴儿称为初度、垂髫等,而对百岁的老人则称为期颐。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被赋予了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称谓。接下来让我们从诗词的角度,一同探寻这些年龄称谓背后的文化与智慧。
【幼年】
初生婴儿称为赤子,赤子一词源于婴儿出生时呈赤色。襁褓则泛指一岁以下的婴儿,襁襙指的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孩提则是指两至三岁的儿童。在古代,汤饼之期指的是婴儿出生三日,设宴庆祝亲友的到来。始龀则是指男孩八岁,女孩七岁开始换牙的时期。这些称谓背后都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少年】
金钗之年指的是女孩十二岁,豆蔻则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在古代,舞勺之年指的是少年十三至十五岁学习舞蹈的年龄阶段。《礼记》中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这些年龄称谓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少年阶段的重视和期望。
【青年】
在古代,成童指的是十五或稍上的年纪,舞象之年则是指少年十五至二十岁。、碧玉年华则是指女子十六岁的年纪。加冠则是指男子二十岁,此时男子需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这些年龄称谓描绘了青年时期的成长和转变。
【中年】
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这也是古代男子需完格、学识、事业自立的重要阶段。《论语·为政》中提到:“三十而立。”不惑之年则是指四十岁,意味着一个人对人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知天命则是指五十岁,意味着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年龄称谓体现了中年阶段的成熟与担当。
【老年】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六十岁。七十岁被称为从心之年或古稀之年,意味着人已到了暮年,应该随心所欲地生活。悬车之年则是指七十岁,因古人一般至此年龄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期颐则是指百岁高寿。这些年龄称谓背后蕴人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还有一些特殊的年龄称谓如喜寿(77岁)、伞寿(80岁)、茶寿(108岁)等,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寓意。这些年龄称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认知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让我们一起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