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冰山理论的启示与意义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描述了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更大部分的内心世界深藏在水下,不为人所见。这个理论将人的内心分为七个层次,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冰山理论的四种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在状态。

第一种是自责型,通过指责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绪和力量。第二种是超理智型,这类人善于用头脑思考,理智占据主导。第三种是打叉型,他们选择用打叉的方式来自己的情绪。第四种是讨好型,他们常屈自己,以换取别人的爱和认可。

冰山理论中还包含了一种心智模式,它关乎我们如何认知和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对世界各种状况的反应和看法。实际上,对问题的看法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从小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当一个小孩子哭泣时,常常被告知“不许哭”。这种情绪表达被压抑,成为未满足或未表达的情绪积压在身体内部。

接下来讲述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层次,分别是别人对我的期待、我对我自己的期待以及我对别人的期待。很多时候,人们谈论期待往往指的是对别人的期待。当我们的期待越来越多,失落也会随之增多,这时期待可能演变成一种掌控。当我们将对自己的期待投别人身上时,我们实际上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别人。很多时候,情绪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未被满足的期待。只有当这个期待被满足时,疗愈才会发生。你会发现,当我们过多表达对别人的期待时,我们会感到无力。最终,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对爱的呼唤。

而所谓的负面沟通则是无效的沟通方式,它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