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在九零年代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和BBC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的熏陶下,全球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生动逼真的恐龙形象。

随后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侏罗纪公园》影片中,霸王龙的影子成为了影迷们热议的话题。紧接着,在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的海报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神秘的恐龙世界。时光荏苒,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古生物纪录片。但与此一个新问题开始引发大家的关注:这些复原恐龙的颜色是如何确定的呢?

当我们欣赏画师笔下的霸王龙作品时,是否会好奇这些恐龙的颜色是如何诞生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画师喜欢什么颜色就配什么颜色”,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准确的。给古生物的复原画配色,其实是需要科学依据的。

如果能从化石中找到颜色证据,那将是最有力的证明。在一些生物保留下来的皮肤和羽毛痕迹中,科学家已经发现过黑素体的痕迹。这些黑素体是生物体内的色素颗粒,通过研究它们的排列方式,并与现代动物的皮肤和毛发中的色素颗粒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古生物生前的颜色。

以大家可能熟悉的羽毛恐龙为例,比如在2012年,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小盗龙化石中残留的黑素体研究,确定了小盗龙身上的羽毛以黑色为主,且具有金属光泽。这种颜色和今天的乌鸦相似,可以说是“五彩斑斓的黑”。除了小盗龙,还有其他如舞龙、龙鸟、近鸟龙等恐龙的颜色也已经被科学家确定。甚至还有一些大型恐龙,如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北方盾龙,它的颜色被推测为红色。

还有许多恐龙的颜色仍然是个谜。对于这些未知的恐龙,我们可以参考现态位相近的动物的配色来进行推测。比如,在恐龙研究初期,古生物学家就曾参考过今天的鳄鱼、巨蜥、蟒蛇等大型爬行动物的体色来复原大型植食性恐龙的颜色。而随着恐龙研究的深入,我们知道恐龙的多样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也可以参考现代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色彩。

在复原不同种类的恐龙时,科学家会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位来选择合适的配色。比如窃蛋龙类恐龙的配色可能会参考现代角雉,而驰龙科恐龙的配色可能会参考猛禽和犬科动物。这也引发了一些有趣的争议,比如纪录片《恐龙超世界》中的恐手龙被配上了一层粉色的羽毛,被大家戏称为“小猪佩奇配色”。不过这个复原也不是完全的无厘头,恐手龙的生态位可能与一些现代的水禽相似,因此制作组选择了火烈鸟的配色作为参考。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恐龙复原像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但每一步都是基于现有证据的合理推测。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或许会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对恐龙颜色的猜想是否正确。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