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称东坡居士什么东坡


“东坡居士”的由来

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可谓九死一生。虽然侥幸逃脱死,但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这一点在他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被贬到黄州的他,人生进入最黯淡的时期。

乌台诗案让苏轼体验了人生的起伏无常。虽然蒙皇帝恩典得以免死,但他被发配到黄州,生活困顿,处于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从苏轼写给好友秦少游的信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初到黄州的窘迫:“初到黄州,收入断绝,家中人口众多,我深感忧虑。”

苏东坡在黄州连住所都没有,一开始住在定惠院,后来搬到临皋亭。他并非向秦少游哭穷,而是生活确实艰难。

一年后,在朋友马正卿的奔走努力下,苏轼在黄州城东获得了一块荒地。为了生活,苏轼带领全家开垦荒地,自给自足。第二年,他利用农闲时间盖了几间农舍,并命名为“雪堂”。

尽管“雪堂”的名字听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十分简陋。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可以看出,他的住所之门只是用柴草编织的柴门,月色可以通过斑驳的缝隙照进屋里。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苏轼展现了他超然洒脱、旷达自适的乐观精神。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如《黄州寒食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他在《东坡八首》的第一首序言中详细描述了其困境和农耕的辛劳,并感慨借此得以抒感、寻求心灵的安宁。苏轼的居住地位于黄州城东的一块荒地上,被苏轼称为“东坡”,这个名字实际上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关。白居易曾在忠州城边种花草,写下数首“东坡”诗。苏轼从白居易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希望通过接触自然寻求心灵的宁静,因此以“东坡居士”为号。于是,“苏东坡”这个名字光耀华夏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