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听取蛙声一片,全文


诗词的魅力,体现在其缘情言志的传统中,这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古诗词作品,时代跨度广泛,包括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的精华。那么,教师们如何巧妙运用教材,教授好古诗词呢?最近,我观摩了江苏省第21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节古诗词教学课,其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将诗词的解析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先景后情,触景生情——抓住“月”字,初步解读词意。对比之前学过的《宿建德江》,同样是描写月亮,但借月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词中的情感线索,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感受词中的情感变化。虽然词中没有明显的情感表述,但读者可以通过景物的描绘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老师还注重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知人论世,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引入辛弃疾的生平和稼轩的故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他为何在词中表达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情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内在感情,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诗词内涵的钥匙。

在朗读指导环节,老师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将感情融合在景物中,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景物,抒发丰富的情感。老师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还原词境,感受诗词的魅力。

这节古诗词教学课充分展示了诗词的魅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对比、了解背景和注重个性化阅读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诗词的美,激发了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