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手艺人是什么意思
深深扎根于扬州的泥土之中,同时又散发着独特的清雅芬芳。这正好描绘了梅静女士的《念物记:扬州手艺人》。这位扬州的女作家对这片土地及其传统手艺有着天然的熟悉和热爱。
这本书的本质朴实无华,源自民间的二十三项传统手艺,每一项都出自普通劳动者的双手。透过梅静的文字,我们仿佛能够触这些器物的质感,感受到手艺人微妙的呼吸。
这本书的姿态优雅,精巧的结构、细腻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同时又深受感动。
历史上的扬州,以其灵秀富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催生了繁盛的手工业,精湛的技艺在隋唐时期就已享有盛誉。至清代,扬州的手艺更是名扬天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工业化浪潮的冲击,扬州的传统手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梅静从2015年开始,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探寻扬州手艺的变迁和发展。
她的探寻始于一次关于扬州古籍版片保护的文章写作。这次经历让她深入了解了雕版印刷这一千年古老的技艺,以及手艺人在喧嚣世界中的坚守。她被深深打动,开始致力于扬州手艺的专题写作。
《念物记:扬州手艺人》这部作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组对立而又统一的词汇:小与大、暖与冷、一方与天下。
从小视角展现大情怀,这本书并没有空谈宏大主题,而是通过二十三个篇章,讲述扬州的传统手艺和代表性人物。这些手艺有的已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的则是默默无闻。作者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深入介绍每项手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艺人的真实生活。
其中,从事古籍修复的王军给梅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破旧的屋子里修书、做书,一整天都默默无闻,从未抱怨。
在探访过程中,手艺人的一句话让梅静深受触动:“根不能在我们手上断了。”她的笔触温暖,思考冷静。她以显微镜式的写作,展现了扬州2500多年的文化和手工技艺,让读者更加热爱民间智慧和文化家国。
这本书不同于很多文化类著作的学术味道,它始终贯穿着一个“情”字,体现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和大爱情怀。在温暖的笔触下,作者冷静地思考传统手艺面临的困境和之道。这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厚宽广的现实意义。
作者立足于扬州这片土壤,描写的扬州手艺独具魅力。这本书不仅展现了扬州的手艺,更让我们看到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世界的文化。从手艺的辉煌到现代工业时代的挑战,再到扶持与拯救的未来,其他地区也可以从中找到共鸣。这部作品虽然只是一个城市的手艺故事,但每个人都能够从中理解珍念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以及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梅静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手艺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保护手艺就是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培育我们的精神。这部作品的语言优美、内容扎实、图文并茂,实现了学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每一件手艺作品都凝结着造物者的情感,每一个手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让我们共同珍念这些传统手艺,让它们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