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mebyyourname原著中文版
《燃烧女子的肖像》无疑是今年备受瞩目的LGBT电影,它不仅仅在性别话题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即便单从影像美学来看,也堪称一流。无论是叙事结构、镜头语言,还是画面构图,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便大放异彩,虽然未能摘得金棕榈奖,但最佳编剧奖和酷儿金棕榈奖的获得,足以证明其出色的综合实力。影片在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保持了97%,MTC更是给出了95分的高分评价,而在内地豆瓣网上,其评分也高达8.6分,超过95%的爱情片评价。
《燃烧女子的肖像》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影片。女导演瑟琳·席安玛在前一个半小时的叙事中,巧妙地在平淡、缓慢、克制的情节中融入了深沉而激烈的感情。影片的最后半小时,情感释放的方式近乎完美,让人动容。
影片背景设定在1760年的法国布列塔尼,讲述了肖像画师Marianne为待嫁的Heloise画像的故事。Heloise不满包办婚姻,与女画师Marianne在朝夕相处中逐渐坠入爱河。
本片在场景设计、叙事主线以及电影语言元素上颇有致敬奥斯卡经典电影《钢琴课》的意味,只是将议题转换成为了主题。而影片最出处在于叙事推进、人物弧光转折以及场景调度都与绘画高度吻合,呈现出“如油画般”的美感。
“看与被看”是影片的核心。两位女主角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绘画表达出了浪漫的关系,其中充满了女性特有的对陌生关系的不安全感和警惕之心。从警觉到观察,从触碰到动心,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颗灵魂的真诚相对。
影片中的画面构图具有古典油画般的美感,色彩运用尤为细致。道具器皿的选用、和自然光的处理、人物皮肤的质感表现等都极为讲究。影片以绘画作为最大的切入点,通过Marianne的眼睛捕捉Heloise的每一个细节,展现两人在情爱中的挣扎与觉醒。
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希腊神话中的故事,为两人的离别增添了悲剧美感。故事也反映了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存在常常被忽视、被压抑的现状。这段长久的凝视不仅仅是爱情的体现,更是一曲性别觉醒的史诗。
除此之外,《燃烧女子的肖像》中还呈现了一段美好浪漫的女性“伊甸园”诗意叙事。女画家、贵族和年轻女仆在古堡内享受着纯粹的爱情和友情关系,这一段叙事极为浪漫且充满象征意义。也揭示了女性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受到的压抑和限制。
总体来看,《燃烧女子的肖像》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情感觉醒和挣扎,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权力结构的问题。这样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也让观众对于性别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