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打字快速入门口诀最新版
为什么五笔输入法没有普及?关于这个八零后熟悉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五笔输入法打字又快又准,为何现在却鲜有人使用呢?
想当年,我在中专学校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五笔输入法是必修课程。遗憾的是,我没有掌握这门技艺,之后只能依赖于拼音输入法。随着搜狗、百度、讯飞等输入法厂商推出带有记忆联网功能的输入法,拼音打字的便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与微软的拼音输入法相比,这些新的输入法更易于通过缩写的方式实现快速打字。
最初我们认识字的时候,学习的就是拼音。转换到电脑打字时,拼音打字的上手速度和门槛相对较低,这是我们许多人选择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原因之一。拼音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即便成年后不再经常书写汉字,我们可能遗忘了一些字的写法,但仍能依靠拼音输入。手机或电脑打字时,即使不会写的字也能通过拼音轻松打出。例如,我曾在出门时遇到需要填写财务大写字母、合同或简历等场合,有些字不会写,就选择了手机打字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提醒了我这些字的写法。
五笔打字则要求我们精确记住汉字的写法。一旦遗忘或不确定怎么写,就可能无法顺利打字。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感到麻烦。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从电脑到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设备都默认配备了拼音输入法,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使用26键来完成手机打字。
回想早期学习电脑时,打字是一项基础技能,需要达到每分钟一定的打字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时代打字更多地依赖于手机完成。同样地,打字不再是刚需技能,因为还有语音输入法这一选择。只需通过语音就能直接生成文字,这无疑使五笔打字的普及变得不再必要。很多人习惯使用就继续使用,不习惯的则选择拼音。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习惯五笔输入法。
五笔输入法起源于计算机稀缺的1980年代,当时高速录入是专业打字员的技能。这种设计思维要求使用者背诵字根口诀、理解汉字拆分规则,形成了一套较为严苛的准入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输入法的进步也日新月异。搜狗输入法的出现掀起了技术,其基于云计算的动态词频调整、模糊音识别、整句预测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拼音输入法的准确率。
在教育领域,拼音教学已经从单纯的识字工具转变为语言能力的培养载体。儿童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起了拼音思维。全民提笔忘字的现象也构成了五笔输入法衰落的隐性推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们虽然忘记了字的写法,但还能通过拼音正确拼读常用字。智能输入法的“云词库+用户画像”机制将这种书写障碍转化为商业机遇——只需输入拼音首字母,系统就能通过语义联想精准推荐字或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输入场景也发生了变化。九宫格拼音在手机端的输入效率比五笔更快,语音输入更是成为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智能时代正在瓦解键盘输入的存在价值,五笔输入法所依赖的实体键盘场景已经退缩至专业领域。当我们在咖啡馆看到年轻人用语音输入法轻松交流,在高铁站听到商务人士口述邮件时,就能理解五笔输入法为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并不是某个技术的失败,而是整个人机交互文明向更自然、更智能方向进化的必然结果。五笔输入法如同机械钟表,虽在收藏家手中仍有其价值,但已不再是大众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