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玉璧法宝合成位置怎么选


来源:日报海外版改编版

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的门前,1月1日上午迎来了众多观众,他们排起了长队。博物馆推出了一项特别的活动: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全文即可免费入馆。现场,一名小学生用时仅1.5分钟就完成了挑战,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称赞。

“陶寺遗址有许多考古发现与这两篇古文的记载相吻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深入了解陶寺文明的独特之处。”临汾市陶寺遗址发展中心的负责人成丽霞表示。

陶寺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有4300至3900年的历史,是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其不断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为古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生动展现了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的特质。

最近,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全面展示了陶寺遗址作为早期都城的辉煌文化和壮观景象。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大型浮雕墙。右边展示了文明探源工程的四个典型都邑遗址的代表性文物,左边则展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元素。“设计意在让参观者从陶寺出发,探寻早期文明的脉络,再放眼世界文明。”陶寺遗址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甜介绍。

博物馆的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题陈列以“光被四表 协和万邦”为主,分为三个单元:“文明蕴化”、“煌煌都邑”和“早期”。特别设立了一个考古专题展厅,汇聚了230件(套)文物,包括陶器、玉器、铜器和漆木器,展示了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在“煌煌都邑”展厅中,一件新出土的玉璇玑尤为引人注目。它是2024年在陶寺遗址中期墓地被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它的外形独特,工艺精湛,是陶寺文明手工业制造和艺术创造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