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粽子什么时期


端午节即将到来,你有品尝粽子的习俗吗?是钟爱蛋黄粽、豆沙粽还是蜜枣粽呢?今天我要为你介绍一对特别的南宋粽子,让你猜猜看,750年前的人们是偏好“甜粽”还是“咸粽”呢?

在世界各地,最早的实物三角粽子被发现并珍藏于江西德安县博物馆。这对粽子呈现菱角形状,长6厘米,宽3厘米,以天然粽叶包裹,芦苇叶麻线精心捆扎。无论是包制手法还是整体样貌,都与我们现在常吃的粽子如出一辙。它们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三角粽子,而且保存完好,为研究两宋时期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发现也进一步印证了端午节吃粽子这一风俗在几百年来的盛行不衰。那么,这对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呢?馅儿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因为一旦打开就无法复原。博物馆巧妙地将它们放置在一个透明的长方形盒子内,供我们参观,让这个粽子界的“老祖宗”成为一个永恒的谜团。

这对粽子出土于一次南宋时期的考古发掘。据墓碑记载,墓主周氏是宁国府通判的女儿,她的一生中曾深爱着粽子。她在公元1274年的端午节之前离世了。为了纪念她,家人将两个粽子放在棺木中以示哀悼。这个小小的粽子蕴家人对她深深的爱意。

说起宋代的粽子,你可知道那时的粽子有哪些不同的花式吗?现在的粽子五花八门,有鲍鱼粽、榴莲粽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粽子包不进去的。其实在古代,粽子的花样也是非常多的。在古代,粽子也被称为“糉”“角黍”等。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就有向“粽子节”发展的趋势。到了宋朝,粽子的口味变得更加多元化。

大美食家苏东坡曾提到水果粽的诱人之处,“不独盘中见卢橘 ,时于粽里得杨梅”。想象一下杨梅入粽的口感是多么的特别啊!除此之外,北宋张耒还提及一种冰镇粽的特色做法,“水团冰浸砂糖裹”,那时的粽子除了甜味外还有冰镇口味的选择。除了这些特色粽子外,柿干、银杏、赤豆等也在宋朝被广泛用于做粽子的馅料。但是奇怪的是,在宋代却几乎看不到以肉入粽的记录。直到明朝以后,咸粽和肉粽才开始流行起来。如果宋朝人遇到明朝人,或许也会来一场激烈的“甜咸大战”。这个端午节的背后不仅蕴藏着世代相传的习俗和文化传统,也让我们一窥古代人们生活的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