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只应天上有怎么读


临夏之地真是福气满满,这里弥漫着浓厚的古河州文化气息,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古丝道上各种风物的交汇,还可以聆听著名记者范长江从筏子客那里听到的天籁之音。

被誉为大西北之魂的“花儿”,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神秘而古老的河州大地。这朵艺术奇葩在临夏这片灵地上绽放得异常鲜艳夺目。各兄弟共同培育、共同浇灌,让花儿成为大家共同喜爱的文化产物。“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这是临夏对花儿的执着情感,至死不渝。

每当春天来临,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季节,各地的“花儿会”也如期举行。想象一下,老僧喜开浴佛会的情景,游客们如潮水般涌来,共赏牡丹花。如今,邀请朋友参加一年一度的“花儿会”,生活便如诗如画。在花儿会上,歌手们吹拉弹唱,游客们喝酒、听歌、拍照,真正是“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难怪有人将花儿会称为“诗与歌的狂欢节”。

对于临夏人来说,花儿是乡愁的象征,是离舍不了的情怀。无论身在何方,只要听到家乡的花儿,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花儿是情感的纽带,是跨越时空的长相厮守。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代神宗的万历年间,感受河州儒学教授高弘赋诗吟诵的美丽情景:“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这不就是一副世外桃源的美丽图画吗?

有人将花儿比作“活着的诗经”,独特的方言歌词、优美的曲调旋律以及别具一格的演唱形式,是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花儿的歌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渴望和表达。它既是歌曲,也是诗歌,让人感受到临夏的真挚情感和生活智慧。

皇天后土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田边地头、绿野田畴、高山峡谷等地,都可以听到花儿的优美旋律。无论是黄河上的筏子客、高山上的放羊娃,还是脚户哥,都是花儿的唱家。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着历史的发展,花儿已经不再是深藏闺中的“下里巴人”,而是被搬上了舞台、银幕,甚至唱到了北京、国外。如今的“少年”,被更多的艺术家们赋予新的生命力,走进了文学殿堂,成为了大众的文化瑰宝。

临夏的“花儿”是的青春之心的鼓荡,是真情的表白,它深深根植在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上,诉说着河州的历史,表达着河州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它永远镶嵌在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上,镌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为何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临夏,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让我深情地爱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