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的名字叫什么


今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江苏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秋意浓厚,风景如画。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回想起传承千年的时间体系与实践——二十四节气。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结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的和谐旋律

随着季节的,二十四节气绘出了人与自然共舞的浪漫画卷。从春雨绵绵到秋风萧瑟,每一个节气都蕴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文化基因。这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自然界四季更替、气温升降、物候变化的生动写照。例如,“雨水”至“谷雨”,细腻地描绘了早春细雨的润泽到暮春时节雨如谷粒的丰收景象。

与二十四节气相辅相成的七十二候,更是将每个节气的细微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植物的开花结实、动物的迁徙鸣叫以及冰雪消融等典型物候现象,七十二候刻画了自然生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诸如立秋时的凉风萧瑟、白露降下以及寒蝉鸣叫等生动描绘,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知推向极致。这些物候现象是衡量自然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深度融合。

人尊重自然的生态智慧

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自然与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十四节气彰显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文化精神。清明节踏青、放风筝等传统户外活动,使人们通过与自然的互动来陶冶心灵、体魄。这些节气习俗不仅提升了人们对自然重要性的认知,更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情感纽带。

先民对自然时间的流转秉持着顺应自然的精神,形成了迎接四时、尊崇自然的文化传统。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基本节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农时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在其中扮演了时间指南的重要角色,农谚中强调的“看节气”便是农民依据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这种遵节气安排生产的实践传承久远,奠定了崇尚自然生态、尊重自然规律的文化根基。

二十四节气与现态实践的融合

将二十四节气作为生产生活的时间标尺,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是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方式。按季生产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而顺时而食则强调食材的新鲜与营养的保全,避免食物存储造成的资源浪费。

在营造宜居生活环境中,人围绕各时令节点创造了丰富的卫生保健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如惊蛰时节的抖席子、被褥、衣物等习俗,以及谷雨时节的除蝎、禁蝎等习俗。

节气文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绿水青山,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自然资源取用模式。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了许多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对于促进人类与其他生物共享自然之美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二十四节气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激发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热情,更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