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岁儿童正常身高
上个月我接诊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男孩。这个刚满7岁的男孩,身高只有118公分,相较于同龄的男孩,他矮了大半个头。
家长带着一系列的检查单来找我,从孩子3岁起,每年都在测骨龄、查过敏原和微量元素,但医生每次都告诉他们:“在正常范围,不需要干预。”眼看着孩子的身高差距越来越大,家长开始焦急不安。
我仔细评估了孩子的骨龄,与年龄相符。结合其生长曲线,我预计他的成年身高大约在165公分左右。这个消息让家长十分沮丧,他们担忧孩子的身高无法达到父亲的170公分,甚至对我提出的预测表示疑虑。
在临床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困惑。在医学上,男孩的成年身高超过160公分即被视为正常,然而社会上普遍将172公分作为“及格线”。这种差异导致了家长们的期望与医学标准的矛盾。就像考试一样,60分是及格,但要想进入重点大学,至少需要90分。
幸运的是,孩子的成长并未晚到无法干预的阶段。在青春期之前,是帮助孩子干预身高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较少的压力,影响长高的因素也相对较少。
除了遗传因素,饮食、运动、睡眠和情绪是影响身高的后天最重要因素。
饮食是孩子长高的基石。要想孩子长得高,不仅要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脾胃的吸收功能。脾为气血之源,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的生长至关重要。营养吸收到位了,身高自然会有增长。记住,营养吸收比摄入量更重要。
运动也是促进长高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脑垂体生长激素。尤其是纵向跳跃,最有助于孩子的身高增长。
睡眠同样关键。夜间生长激素的量是白天的三倍。充足优质的睡眠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晚上10点至凌晨2点是生长激素的“黄金期”,应确保孩子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度睡眠。
情绪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进而影响身高增长。家长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做好引导和调整,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压力最易被忽视。
对于生长迟缓的孩子,我通常采用“三步筛查法”:首先检查脾胃运化功能,看孩子是否能吃能排;其次检查卫气强弱,看孩子是否容易感冒;最后观察孩子的情志状态,是否有焦虑抑郁的表现。
之前接诊的那个男孩的主要问题在于饮食。他吃了不吸收,身体瘦弱,舌苔厚腻,容易积食、肚胀,脸色萎黄且粗糙,还有鼻炎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为他制定了一套调理方案。经过近三个月的调理,孩子的身高有了明显的增长。
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高水平。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以下标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