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舞狮表演


醒狮,源自唐代宫廷狮子舞,是一种富有特色的传统舞蹈。在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醒狮文化也传入了岭南地区。南狮形象威猛粗犷,注重表现狮子的神韵,鼓声激昂振奋人心,因此被称为“醒狮”。

广东醒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醒狮融合了武术、舞蹈和音乐等多种元素,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当锣鼓声响起,舞狮者首先表演一阵南拳,称为“开桩”。随后,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进行舞蹈,另一人则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持大葵扇引导狮子登场。舞狮者的动作以刚健有力的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则通过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一系列动作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表演的主要套路包括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和踩梅花桩等。

其中,采青是醒狮表演的部分。舞狮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套路,争夺悬挂于高处或置于盆中的“利是”(粤语中的红包)。因常常伴有青菜(以生菜为主),这一环节被命名为“采青”。当红包被竹竿挑起高悬时,舞狮者会叠起人梯进行采摘,人梯的高度往往代表了舞狮技艺的精湛程度。

醒狮队伍的敲锣打鼓之声震耳欲聋,他们走头进行采青和巡演,为民众带来充满节日氛围和娱乐趣味的艺术享受。广东醒狮不仅是当地民间舞蹈的代表性品牌,还广泛流行于海外华人社区,其文化价值和意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