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情感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汤显祖的《牡丹亭》风靡明清两代,吸引了无数女性读者。这些女子对《牡丹亭》情有独钟,纷纷发表自己的评点。可惜的是,很多评点都如清风般飘渺无存,难以留存。直到《吴吴山三妇合评》和吴震生夫妇的《才子牡丹亭》这两种版本的出现,我们才得以窥见女性评点的风采。其中,《吴吴山三妇合评》更是文学史上罕见的女性集体评点之作,承载着跨越生死的女谊。
故事要从清康熙年间的吴山说起,他因所居名吴山草堂,又号吴人等。所提及的“吴吴山三妇”指的是吴山的未婚妻陈同、发妻谈则和继妻钱宜。这三位女子虽从未谋面,年龄和文化背景各异,却都是《牡丹亭》的超级粉丝。
首位主人公陈同是吴山最初想要聘娶的女子,她对《牡丹亭》的评点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她如获至宝,在页边草写评论,对于感情的变化能够穷幽探微,非常敏感地捕捉到这对恋人情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陈同将自己也投了戏剧当中,多处评点都体现出她对爱情的憧憬。这些评点悖于当时森严的礼教,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她的健康,导致她病重离世。
谈则是在陈同去世后得到其评本《牡丹亭》,她被陈同的评点深深吸引,不仅模仿其思路与手法补评下卷,还出版了这一女性评本。谈则在评点时更加冷静现实,与陈同的幻想与渴望形成对比。遗憾的是,谈则的婚姻只维持了三年,因难产离世。
钱宜是吴山的第三位妻子,她出身普通,却对《牡丹亭》情有独钟。她整理书籍时发现了前两任妻子的评本,被其内容深深吸引。她认真评点并整理了这一版本,还卖金钏以资助出版。钱宜保持了对丈夫和两位前任评论者的尊重,同时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在她看来,《牡丹亭》不仅是她与丈夫的精神纽带,更是她与陈同、谈则这两位素未谋面的精神偶像之间的紧密联系。
最终,《吴吴山三妇合评》得以出版流传。这一女性评本诞生于闺阁之中,是三位女性精神共鸣的见证。它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其中,相似的阅读与评点经验、同一个精神偶像让这些女性拥有了独特的缘分。这些女子将彼此视为知己,互相照见。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才华与智慧,更展现了她们对爱情、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