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意思


▷教学内容

本节探讨教科书例2的内容,学生们需要完成教科书中的“做一做”环节以及“练习三”中的第3至第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增强数感。

2.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 通过参与探究和质疑过程,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1. 回顾旧知。

回顾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分享发现这些特征的过程。

2. 揭示课题。

本节课我们将探索一个新的知识点——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1. 猜想与验证。

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并通过实例验证猜测的正确性。

2. 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具体的数例,发现并非所有符合猜测条件的数都是3的倍数,从而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需求。

3. 利用探究经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1)借助百数表,找出所有的3的倍数。

(2)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完善3的倍数的特征。

(3)深化理解,强化认识。通过举例验证发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1. 完成教科书中的“做一做”环节,判断哪些数字卡片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并讨论如何快速判断。

2. 完成“练习三”中的第3题,巩固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3. 完成“练习三”中的第4题,拓展思维,理解符合特定条件的数。

4. 完成“练习三”中的第5题,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和严谨性。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

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教学方法和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规律。

▷板书设计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感悟

本节课通过回顾、猜想、验证、实践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数学本质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