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的词语搭配是什么


在乡村,人们并不刻意种植花卉,但春天的到来总会带来自然的馈赠。乡下的桐树、槐树和油菜都会在春天开花,虽然村民们并未把它们当作观赏的花卉,但这并非因为他们不爱花,而是他们没有空闲去欣赏。如今,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家家户户的楼房旁都开辟出了一片小花园,栽上了葡萄树、月季和夏季的凤仙花。

我的父亲独具匠心,他在房门外种植了几株牡丹。这些牡丹生长在适宜的环境,得到了充足的养分,只需两三年就枝繁叶茂。当花期到来,数十朵牡丹花盛开,大如碗口,颜色或浅红、或紫红,姿态。四邻都被这美景吸引,纷纷夸赞。

我曾经在西安购买了一把团扇,扇面上画着一朵盛开的牡丹,鲜艳夺目。背面用篆体题着一句诗:“唯有牡丹真国色”。但我并没有念给父亲听,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国色,也不需知道。他和母亲在门口出入,偶尔驻足欣赏一下这些花朵,他们看牡丹只是“这花”,没有任何比喻和典故。

乡村的人们并不折花,他们认为花就应该开在枝头。有一天,父母去地里劳作回来得晚了,几个村里的孩子经过我家门口,折了几朵花,糟蹋了不少枝叶。父母回来后发现这个情况,既惊讶又气愤。父亲自此开始坐在门口花朵。

有个收破烂的老汉路过,看到我家的牡丹开得好,想剪两枝。父亲很慷慨地答应了他,“你要多少枝都行,这东西值什么钱,枝子发得又快!”他说时开怀大笑。我在老家十七年,只在书上见过牡丹,而现实中的牡丹与村落人家相得益彰,并不显得高贵。

唐代赏花之风盛行,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白居易在诗中描述了百姓对牡丹的,以及这种风气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今卖花人已不多见,城市的花店没有卖花声,只有刺耳的促销广播。但在某古镇旅游时,我偶然听到有人在叫卖花的声音。卖花人背上竹篓,走进巷子渐行渐远,那悠扬的叫卖声让人不禁怀念起曾经的岁月。买一束花需要更多的不仅仅是钱钞而已更代表着对美的追寻与享受希望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能如此诗意悠长充满美感而不经意流露出生活的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