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度以上穿什么裤装
许多南方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东北的天气这么冷,人们出门都穿什么衣服呢?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还能出门吗?实际上,现在的天气已经比以前暖和多了。在我们小时候,三九天的时候气温零下三十几度是常有的事情。该出门还是要出门的。那时候,羽绒服在农村还没有普及,但我们采取的其他保暖措施可是一点也不马虎,主要包括头部、身体以及手脚等关键部位。
很多人可能没有体验过耳朵和脸被冻伤的感觉。冻伤时,往往没有感觉,等到一热起来才会感到疼痛。尤其是耳朵,严重时甚至会肿胀、流水,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痒感。出门时我们都会戴上帽子。那时候的帽子主要有三种:狗皮帽子、雷锋帽和线帽子。虽然狗皮帽子真正使用狗皮的并不多,一般都是人造毛或羊皮。我们自家都会养羊,所以自己缝制一个帽子并不难。这种帽子通常比较大,带有护耳设计,底下还缝有绳子,戴上后可以系紧护耳,以保护耳朵和脸不受寒冷。再冷一些的话,我们就会加上围巾,连鼻子也一起保护起来,只留下眼睛露在外面。就这样出去走一圈,帽子和围巾上都会结上一层霜。相比之下,皮帽子和雷锋帽更加实用,而线帽子则相对不够保暖,更适合在稍微暖和的时候佩戴。
手脚也是重要的保护对象。在老家,每年手脚都会因为冻伤而红肿,晚上甚至需要用热水泡。那时候我们穿的都是自家做的棉鞋,不够暖和还容易湿。后来我们买了一种叫“乌拉鞋”的鞋子,前面是防水的皮革。我们舍不得买鞋垫,所以用玉米叶子垫在鞋子里,既暖和又吸汗。晚上把玉米叶子拿出来扔掉,把鞋子放在炉子旁边烤干,第二天再垫上新的玉米叶子继续穿。出门时戴的手套叫做手闷子,也是自家做的,有棉花的也有羊皮的。不是现在那种分开的五指手套,而是只分出一个大拇指。中间还缝有一根绳子,可以挂在脖子上,方便干活时不容易掉落。
身上穿的是棉衣棉裤,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棉花填充。孩子们的棉裤设计像带有背带的裤子,叫做带兜兜的棉裤。里面穿着秋衣秋裤,外面套上布衫和裤子,再冷一些就穿上羊皮马甲。大人们甚至在工作时都要穿上军大衣和大棉袄。虽然坐车时可能会感到冷,但只要动起来就会感到暖和。
其实北方的冷和南方不同,是干冷的气候。只要保暖措施得当,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尤其是出门干活时,只要动起来就不会感到冷,甚至还会出汗。这几年的气候变得比较温和,加上高科技的发展,一件羽绒服基本上就可以应对了。但对于初次来到东北的朋友来说,还是要注意保暖,健康同样重要。